????武都區立足街道社區實際,堅持開拓創新,深化共駐共建,持續強基礎、補短板、抓導向、建體系、促規范、提質量,全力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。
????構建齊抓共管大格局。定期召開常委會會議、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等,協商解決街道社區治理難題,每年組織開展2輪城市基層黨建現場觀摩評比活動,形成大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濃厚氛圍。研究制定《武都區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任務清單》《武都區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重點任務清單》等文件,完善街道賦能擴權減負、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等配套措施,為推進城市黨建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健全完善“月指導、季督查、年度考核”、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抓社區等機制,成立工作組分季度對城市基層黨建進行督查,促進各項工作落實。堅持用好考核“指揮棒”,將城市基層黨建納入黨建責任目標考核重要指標,強化結果運用,激發干事創業的持久活力。
????注重優化網格建體系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,對4個街道內設機構進行“五辦四中心一隊”改革,明確街道8項職責,賦予街道4項職權,制定職責、任務、權力“三個清單”,把街道黨工委的主責主業聚焦到抓黨建、抓治理、抓服務上來。強化網格化管理,將55個社區劃分為1425個網格,社區內的黨建、綜治、民政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“一張網”,同步組建網格黨支部、黨小組,將1600多名市區下沉干部、民警、社區工作人員納入網格管理,讓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連接到每個單位??椕芙◤娊M織體系,建立健全“街道大工委—社區大黨委—網格(小區)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組織體系,實行黨員干部包網入戶機制,黨員干部、志愿者等每月定期走訪網格、參與網格管理服務,真正實現“人在網中走,事在格中辦”。
????聚焦兩個覆蓋提質量。以組織覆蓋為關鍵,按照產業相近、地域相鄰、興趣相通等原則,采取就近聯合建、行業掛靠建、區域整合建等方式,單獨建立黨支部259個,聯合黨支部101個,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92.76%、77.04%。以園區共建為載體,在快遞物流企業聚集園區,探索“區域黨建聯盟”,持續鞏逐步將黨組織建到產業發展的第一線、經濟建設的最前沿、服務群眾的家門口,成立了美團外賣、中通快遞等行業黨支部和電商快遞行業黨委,并探索建立“戶外驛站”,為快遞小哥、外賣騎手提供學習、休息、充電等服務。以重點行業為牽引,依托交通運輸局成立交通運輸行業黨委,建立貨運司機流動黨員黨支部,將106名貨車司機納入組織管理,建立免費停車場和“司機之家”,讓司機累了有處歇、渴了有水喝、閑暇能娛樂,構建“紅色溫馨家園”。
????深化共駐共建促發展。健全完善街道“大工委”和社區“大黨委”議事機制,吸納駐區單位以及業委會、物業企業中的162名黨員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,建立健全需求、資源、項目“三張清單”,積極開展“契約化”共建,持續擴大街道社區“朋友圈”。集結先鋒力量,嚴格落實“雙報到”等制度,229個市、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、7000多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,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。疫情防控期間,組建13個臨時黨支部、805個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參與疫情防控,凝聚起抗疫一線最紅力量。積極推行“黨建+物業”模式,實施“紅色物業”培育計劃,通過單獨組建、行業聯建、區域聯建等方式,建立聯勝物業等26個物業企業黨支部,打造“紅色物業”示范點6個,建立紅色黨建廣場,提升服務水平,推動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深度融合。
????聚力補短板強保障。著力建強骨干隊伍,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標準,公開選聘專職社區工作者210名,制定管理辦法,落實“五險”等政策。注重社區后備力量儲備培養,從高校畢業生、復退軍人中儲備后備力量132名,吸納到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中接受檢驗、提升能力。持續加強陣地建設,堅持“建管用”相結合,新建、改造提升了一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,構建起布局合理、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。著力打造黨建主題廣場,黨建陣地由室內拓展到室外、受眾對象由黨員普及至群眾,真正讓黨建融入群眾生活。聚力發展社區集體經濟,積極利用社區集體資產、房產等資源,多渠道提高社區集體資產收入,有2個社區目前固定資產分別達到5億元和2.72億元,實現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跨越。